解析招工难的六个因素

2014年4月16日

“用工荒”为什么会一再出现?哪些因素导致“招工难”呈现大面积、全产业、常态化发展?

为深人辨析新时期我国出现“招工难”的原因,记者日前分中东西三路调查多个省份的用工情况,遍访基层人力市场、企业、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,力求从宏观面上剖析今年我国“招工难”产生的根源。

一、中西部与沿海“抢劳动力”

   10年用工紧张呈现的一个明显变化,是劳务输出地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同时呈现用工紧张。一个重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并没有下降;而中西部新一轮工业化,增加了劳动力需求。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力的省内吸纳能力明显增强,从而跟东部沿海地区产生了一个竞争关系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宇鹏分析说,“此不消彼却张,势必形成劳动力的争夺。”

何宇鹏说:“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效果并不明显,我们所期望的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,如纺织服装等产业并没有发生大规模转移,这就没有形成产业转移与人员转移相匹配的结果。”

与此同时,中西部地区一些产业出现了新的产业聚集趋势。从安徽到重庆的长江流域各省市及河南、陕西等内陆省份,工业化加快,企业用工总量急剧增加,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明显增强。

在湖北黄冈市,2010年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7家,比2005年净增1053家,年均净增200家以上;员工达到17.45万人,比2005年净增9.11万人。

二、沿海二三产业人力需要竞争

    东部沿海地区一方面是制造业高度密集的趋势增强;另一方面是城镇化速度加快,第三产业速度发展,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大,第三产业于第二产业之间产生了人力竞争。

   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谌新民说,城镇化越发达,需要的低端劳动力越多。人民误以为城镇化高度发展以后低端产业就会被城市淘汰。但事实恰好相反,由于高端产业劳工者的时间更有价值,所以像做饭、带小孩等工作就需要低端劳动力来承担。

   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说,2011年广州市三大产业的用工需求为50%43.1%55.4%,其中第三产业相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0.4个百分点,服务也对劳动力的需求“基数”越来越大。

三、农业生产与进城务工二元选择

    农业生产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,改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单一流向二、三产业的路径,农业生产与进城务工之间形成了竞争。

    何宇鹏指出,从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来分析,这几年“调结构”粮食种植减少了3亿亩,大约增加了2亿亩蔬菜和1亿亩水果。水果和蔬菜种植是农业生产中的用工大户,粮食种植一亩地用工不到10人,而一亩蔬菜或水果大概需工40人。由于蔬菜、水果种植面积增加,农业生产的用工也在快速增长,与进城务工之间形成人力竞争关系。

    这种竞争关系在农业雇工工资上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。根据调查。自2007年开始,农业雇工的日工资水平超过了城市农民工的日工资水平,并且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。20099月从江苏返村的重庆万州区瀼渡镇农民刘德平,转租了40亩田种水稻。他告诉记者,通过大户种粮,他每年获得国家综合直补、良种补贴、农机补贴加在一起都有1.5万元左右,再加上每亩600公斤稻谷产量,规模中粮确实比打工划算。

四、优质劳动力群体变化影响供给

    多为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,当前出现的“用工荒”在本质上是低端劳务市场中优质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,是“结构荒”,而非“数量荒”。其实质为“结构性用工紧张”,表现出“青工荒、女工荒和技工荒”的特征。

    其一,低端劳务市场优质劳动力紧缺,“青工荒”现象加剧,16岁至35岁的优质劳动力群体正在明显减少。据统计,2011年湖北省优质劳动力已从2009年的870.4万人减少至832.4万人,两年间减少近30万,呈现出劳动力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新生力量补充减缓的态势。

    其二,“女工荒”日趋凸显。据统计,2011年,河北省1528万转以劳动力中,女性劳动力仅为536万人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课题组20092月份的调查表明女性农民工供给严重不足,而男性农民工供给远超过企业需求。

    其三。“技工荒”依旧突出,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,与岗位间的不匹配加剧。

五、求职选择多样不稳定性增加

    当前,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劳动力供给的主体。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,这一群体的“权益认知”迅速从单一的物质利益诉求转变为多样诉求,物质追求及精神追求的多重叠加导致了就业不稳定性,不少人在工厂之间频繁跳槽,“厂漂”、“短工化”现象加剧了“招工难”。

    而面对“招工难”,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多考虑的只是多招工工人多赚钱,短期内就能出效益,并没有想着去改善用工条件,让农民工真正找到发展前途、可以实现技能提升,甚至真正融入城市的道路。这样的城市或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,谈不上归属感,怎么能奢望他们长期留在一个地方工作呢?

六、城镇化“接纳”不足“挤出”劳动力

    多为受访专家认为,城镇化的制度安排滞后,也加剧了劳动力供给的短缺及结构性失衡的问题。城市基本服务尚未覆盖农民工群体,农民工在住房、教育、社保、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门槛前望而却步。

  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,近10年来,我国累计有约90030岁以上农民工返回农村加上4700万农村妇女留守妇女,等于减少了50006000万农民工供给,相当于农民工总量的1/3,这无疑会加剧用工矛盾。

来源() 作者(兰州义祥)

兰州义祥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(www.yixianghr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