匈牙利姑娘纳特丽在比利时工作,经常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探望父母。每次回去,她都想买些西欧生产的“洋气”礼物送给他们。可是她发现,妈妈越来越不喜欢她带回去的“欧洲制造”了。纳特丽告诉记者:“我妈妈现在只去布达佩斯的中国商贸城买衣服,身上从里到外都是中国服装。她说,中国衣服款式多、样子新潮、质量好、价格也能承受,让她不需要花太多的钱,就能把自己打扮的很好。”
和纳特丽的妈妈一样,欧美国家的许多普通民众,早就习惯了中国服装,而这只是他们接触“中国制造”的一部分。微信、智能手机以及高端电子产品已成为“中国制造”的新代表,吸引着全球消费者。
中国服装:依旧价廉物美
在国外买到中国服装早已不是新鲜事,让人震撼的是海外的中国服装产业链现在越做越深,服装批发的商场规模不但越来越大,各地的服装加工也做得很有声势。
一位多年从事中国服装批发的华人告诉记者,在匈牙利,只要人口超过两万的地区,至少有一家中国商店,出售中国的服装鞋帽,规模最小的也有1000平方米,总数有200多家。在布达佩斯,有五虎市场、欧洲市场、中国商城、亚洲中心等多家大型亚洲服装批发市场。一位匈牙利批发商说:“很多匈牙利人早已习惯穿中国服装。我也进越南货,但数量远不及中国产品。”而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有个柳布利诺市场,有数千家华商,占总商户的80%,是俄罗斯乃至东欧地区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之一。
其实,随着这些年劳动力成本提高,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靠“廉价劳动力”来竞争的国家了。记者日前在美国纽约的百货商店购物时发现,写着“中国制造”的服装少了,而“越南制造”“柬埔寨制造”甚至“孟加拉国制造”的服装多了起来。但这种变化,似乎没有挡住中国服饰和面料走入欧美市场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普拉托工业区是欧美的纺织品集散地,也是华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,当地有近5000家华人企业,雇佣了数万名华人。
微信和网购让人喜欢
除了服装,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微信也熟悉起来了。微信现在支持8种语言,已经有了5亿用户,其中1亿在国外。2013年初,纽约时报报道说,一个月内就有10万美国用户下载微信。
记者认识的比利时人、荷兰人,有些已是微信老用户,他们多与中国有商贸来往,或是曾经在中国生活、留学、工作过。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现在已退休,他也使用微信。在莫斯科,微信主要还是在华人圈子里流行,但是,在毗邻中国的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,微信凭借地理优势,已在一些俄罗斯人的手机中占了一席之地。
俄罗斯人更喜欢淘宝。据2013年5月的统计,通过淘宝的“国际版”—速卖通,一天发往俄罗斯的货就价值400万美元。现在每天有上百万俄罗斯客户来“淘宝”,淘宝的国际订单里,俄罗斯人的单子占了30%。而在美、德、英等国,从中国的电商平台上批货,转卖给本国消费者的外国人,也越来越多。
电子产品:中国货很酷
老外喜欢中国电子产品,这与中国产品在海外形象的不断提升大有关系。
拿俄罗斯来说,近年来,在俄销售的中国货有了新亮点,那就是家电和电子产品。联想的笔记本及台式机在俄罗斯的诸多大型家电卖场占有显赫位置。俄罗斯顾客坦言,联想没有苹果、三星那么“炫”,但非常实用,价格实惠,物超所值。还有华为公司,除了主业通讯技术领域在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继续做大外,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也卖得风生水起,华为还经常在当地捐资助学,扶助弱势群体,树立了中国企业的好形象。
而在美国,中国人的形象现在越来越和财富、高科技连在一起。在硅谷,“腾讯来了”一直是个话题。而华尔街的一个新话题是“阿里巴巴来不来?何时来?”
2014年1月,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,智能家电、“物联网”让海信、海尔等中国厂家很出风头。
伦敦出租车,换了中国老板
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越来越多,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上档次,外国人为中国企业工作,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前不久,记者在伦敦泰晤士河畔遇到了出租车司机福斯特,他告诉记者,“大黑”出租车一直是伦敦的一个标志,然而,2012年时“大黑”的唯一制造商英国锰铜公司陷入财务困境,他也失业在家。2013年,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锰铜公司,拯救了“大黑”,他也得以重操方向盘。福斯特说:“中国真是了不起,我对中国充满感激。中国人在伦敦打的,我会给他们打折……”
实际上,出租车只是中国对英成功投资的一个领域。英国媒体报道说,过去的一年半,中国对英投资额超过此前30年的总和。2013年中国企业在英投资并购金额高达80多亿美元,从汽车制造到水务公司,再到核电站、高铁和机场,都有中国投资。2013年12月,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,希望中国投资其高铁和核能项目。最终,他手握大把投资定单兴高采烈的回国,把好运带给了英国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