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0_150px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320_50px
义祥点拨inspiration

用好培训这把钥匙

2014年4月16日() |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

案例:

某印务公司经过近15年的发展,在业内已小有名气。公司领导未雨绸缪,敏感的意识到在公司欣欣向荣的表象下,有潜在的发展隐患,主要表现为:销售队伍中有员工业绩特别突出,形成“一枝独秀”的态势,印刷岗位的核心技术员工逐年流失,近两年的数据表明普通员工的离职率偏高。

公司的核心领导层有一个共同理想——打造印务行业的百年老店,因而对公司出现的这些问题深表忧虑,那么,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?

诊断:

该公司目前出现的上述三种情况,给人的直觉就是管理出了问题,但仔细分析,深层原因在于公司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。

首先,该公司的销售团队有近20名员工,“一枝独秀”的员工个人销售额占全部销售业绩的16%,公司设置的所有销售奖项被该员工独揽。这往往是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造成的。但如果为此修改绩效指标,将形成鞭打快牛的恶性循环,不但对员工失去诚信,还有可能引起销售员工整体流失。因此,焦点不是调整绩效管理指标,而是如何调整销售员工“一枝独秀”的问题,核心在于如何挖掘该员工的销售能力,并以此为核心打造培训课程,从而提升团队的销售能力。

其次,公司核心技术员工流失,外在原因是竞争对手挖墙脚使然。但核心技术员工流失必然有其深层原因。因为核心技术员工一般在公司工作时间较长,个人伴随公司成长的特殊经历,使他们不会轻易选择离开公司。马云曾说过,员工离开公司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:一是钱没给到位,二是心受委屈了。对于核心员工而言,钱给不到位的可能性较小,因此最主要的原因心受委屈了——心情不好带来的结果。故如何发挥核心员工的技术传承、调整他们的心态成为公司解决的问题。

再其次,近两年的数据表明普通员工离职率偏高,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,普通员工离职率过高会直接增加废次品的产量,而且公司的招聘、培训成本也会大幅增加,更重要的是还将影响员工队伍的士气和情绪。经过进一步调研发现,新入职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入职培训,新员工缺乏归属感,不能尽快融入公司。

处方:

有效使用人才是企业当下竞争力的来源,储备人才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,两者的结合点在于如何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成为可用之才。从案例中公司的上述症状看,其原因首先在于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,其次在于缺乏对员工的合理使用,这一点又可归因于人力资源调配缺乏有效的培训。因此,公司要用好培训这把钥匙。

从销售实践看,“一枝独秀”的销售员工是缺乏有效培训的结果。该员工目前仅依靠老客户推荐介绍的订单就能够超额完成任务,因而有销售员工认为,销售员工可依靠长久积累的人脉带来订单。深度访谈发现事实并非如此,该员工独特的销售能力在于能使客户形成对公司品质和技术的信赖,如该员工拜访客户时,至少提供三套方案供客户挑选,在客户有疑问时能够进行详尽说明,让客户体味到安心与周到。因此,通过挖掘该员工的销售实战经验构建培训体系,通过培训提升销售团队的整体能力,“一枝独秀”的销售业绩波动自然就能得以化解。

从生产环节看,核心技术员工流失的焦点在于不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。因此,重点在于通过构建培训体系体现其价值,调整其心态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。为在公司形成重视技术的氛围,该公司通过技术比武确立了初、中、两级16名技术讲师。并根据生产任务择机安排内部技术培训。通过设置内部技术讲师,实施技术培训和交流,使核心技术员工感觉更加体面,不但体现了个人价值,而且使生产小组更具有凝聚力,也大大增加了技术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。

新入职员工离职率较高的原因,在于公司缺乏有效的入职培训。实践中入职培训的一个普遍误区是焦点偏移——集中于培训课程本身,形成为培训而培训的怪相。事实上,入职培训的要点在于培训课程之后的实践,即通过对新入职员工生活、生产的关爱、帮扶与指导,使其尽快融入公司。另外,要进行适度的课程设计,通过鼓励新入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互动,消除其紧张和不安的情绪,促进新入职员工队伍的稳定。

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表象近似可能其深层原因各有不同,而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可能有共同根源,如本案例中的几种现象均可归因于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。其治理不应头痛医头,还须通过系统分析其深层原因,统筹考虑公司的各项制度,力求实现制度的有效衔接,从而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。

上篇:

下篇:

来源() 作者(兰州义祥) 阅读()
标签

培训

管理

相关内容
    94_94px

    Copyright © 2023 版权所有 陇ICP备14001509号

    服务热线:0931-8652230 传真:0931-8652230

    地址: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336号5楼 邮编:730020

  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75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7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