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义祥点拨inspiration
首页 > 义祥点拨 > 生活驿站生活驿站

中国著名大学校训及其由来

2018年7月10日() |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

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,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还成为许多人做人的准则。

复旦大学校训出自《论语》

1905年,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。

19131月,马相伯推荐李登辉出任复旦公学校长。1915年,李登辉在复旦公学建校10周年之际,仿照美国名校,提出为复旦规定校训。当时李登辉觉得自己的古汉语水平不如老校长马相伯,就请马相伯为学校选定校训。马相伯遂选定“博学而笃志、切问而近思”作为校训。

这句校训出自《论语》,意为引导求学之人广博学识,坚定志向,矢志前行,并在学习中,结合实际,认真思考问题。

对于选择这句古语做校训,马相伯曾说:“中国人不但懒于行动,更懒于思考,偏重记忆……我们只知道照样子画葫芦,却不愿创造。”马相伯希望,这则校训能够激励复旦学子们在勤于学习之余,思考学问的真谛,思考名族的未来,思考人生的方向。

梁启超演讲促成清华大学校训

19112月,清政府在北京西北郊建立“清华学堂”。同年429日,清华学堂正式开学。

当时,梁启超十分关注清华学堂的办学情况,他也非常欣赏清华学堂章程中所述的“以培植全材、增进国力为宗旨”“以进德修业、自强不息为教育方针”。

1914年,梁启超在清华学堂发表演讲。演讲中,梁启超以《周易》的两个象辞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(乾卦)、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(坤卦)激励学子,指出:“君子自励,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,应重自胜、摒私欲、尚果毅,不屈不挠,见义勇为,不避艰险,自强不息;同时,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,厚实和顺,容载万物……以宽厚的道德,担负起历史的重任。”

梁启超的这次演讲,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堂的学子们。后来,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,被概括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。

南开大学校训的救国济世情怀

1889年,张伯苓考入北洋水师学堂。几年后,张伯苓亲眼目睹了声名赫赫的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损失殆尽。后来,张伯苓又目睹了威海卫“一日三易帜”的丧权辱国之场面。从那时起,张伯苓决心创办新教育,救国济世。

南开初创时,被张伯苓称作“校父”的严修提出了“尚公”“尚能”的主张。后来,张伯苓化《诗经·鲁颂》中“允文允武”为“允公允能”,又从《礼记·大学》中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提炼出“日新月异”组合成南开校训。

正是“允公允能,日新月异”的校训赋予了当时南开师生巨大的精神力量,才有了南开大学被日军炮火夷为平地后那句铿锵有力的名句:“敌人所能毁者,南开之物质;敌人所不能毁者,南开之精神!”才有了南开与北大、清华辗转南迁共组“西南联大”后,弦歌不辍,英才辈出。

12

上篇:

下篇:

来源(义祥人力) 作者() 阅读()
相关内容
    94_94px

    Copyright © 2021 版权所有 陇ICP备14001509号

    服务热线:0931-8652230 传真:0931-8652230

    地址: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336号5楼 邮编:730020

   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75号